穷途末路的美国梦
中信出版社 / 严丽川
9787508607214
¥7.00 ¥27.00
九成新 文学艺术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芭芭拉·埃伦里奇采用其独特的“体验”方式,亲身探索并记录了美国社会中的一个“隐秘”王国:白领失业人员的神秘世界。
仅仅凭借一个无人知晓的新身份和一张“空档期”专业人士简历,芭芭拉试图寻找一份中产阶级的工作。除了接受各式各样的职业训练和性格测试,参加各种类型的新手训练营、招聘会和联谊活动之外,芭芭拉还重新包装了自我形象,并拥有了所谓成功求职必备的赢者心态,以期适应这个令人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公司世界。
在芭芭拉成熟而戏谑的笔下,我们跟随她去游历这个光怪陆离的奥兹国。在热闹、悲凉、夸张、疯狂、苦笑不得的感情交织中,在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欲望和无奈的人物中,芭芭拉无情地揭露了我们最不愿意看见却已经深陷其中的白领世界。
书中所写的不单单是美国的事情,也是你们的。这不仅仅是白领人士的生活,相信不久的将来,甚至现在,正是你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
本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最新力作。作者之前的《镍币和银币》,一部体验美国底层社会生存的著作,被评为“财富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
本书的写作和构思手法堪称独特,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触摸和感悟人人充满憧憬和向往的白领世界,并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人们揭示了这个神秘光环下不为众人所知的现实。
“关注白领”“职场物语”之类的话题正是当下最流行的,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随处可见。本书基于作者的真实体验,许多人可以从她的描述中找到或预见到自己的影子。
本书故事性和现实性较强,白领人士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传媒业者珍视其为难得的话题原料;准白领人士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即将投入其中的世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在奥兹国中寻找一位教练
以前经济低潮中受到绝对冲击的都是蓝领阶层,而这一次,却是相对精英的专业人士、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罚出局。比如,《纽约时报》就推出了引起广泛讨论的封面故事,主角是一个年薪30万美金的前IT业主管,被裁员后经过两年的失业期,最后去了Gap做销售助理。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发生了许多与此类似的故事,那些公司高层,或中层职员被精简下岗,最后迫于生计只能在星巴克的柜台后做一名小小的服务员。
第二章 踏入联谊世界
正当操作的求职应该比一份真实的工作更加费时。如果你有一份工作,那么你也许能享受朝九晚五的奢侈生活;如果你在求职,那你就按一天工作12到16个小时来做计划吧。举例说,有一天我整个上午都扑在简历上,下午却读到了一篇忠告:一份写给“任何人”的求职信加简历不过是一堆垃圾,没有求职信的简历只会给人拿来塞箱底……所有不请自来的简历都会从收信箱直接扔进垃圾箱。有的简历有望得到一封拒信,大多数却只是被忽略,99.2%会被揉做一团后扔掉。
第三章 魔鬼训练营
白领大军似乎由两个群体组成:那种完全找不到工作的和有工作但是为工作付出的劳动远远超过他们所希望的。在这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恐怖的地带,那就是你为一个你感觉终会抛弃你的工作付出了太多时间,因为你周围有太多同事已经被裁员。我知道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幸免者综合症”,听说在有裁员倾向的公司里疯狂流行,我看我的营友们有的似乎就是这种病的受害者。
第四章 形象大转变
精英阶层由拥有工作的人士组成,他们有权向其他人授予同等地位。我的任务就是要攻克精英阶层。因为我从来没超出过讨厌的贱民和蠢材的地位,所以根本没有攻克精英的实际经验,但是,我的简历终于被评价为“很棒”。现在,我关注的是包装,也就是我的外表。
第五章 将联谊进行到底
对于事业的叙述,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至少可以让我们讲给孩子们听。以前的叙述是这样的:“我努力工作,所以获得了成功。”或者可能“我搞砸了,失败了。”但是,如今一种时断时续的、呈周期反复的生活——努力工作最后却只“收获”了裁员的结果——应该需要一个颇费脑筋的解释形式吧。
第六章 一线希望
我开始幻想各种方法来吸引那些看不见的“招聘经理们”的注意,我也许应该再发展一个朋友圈子,应该出去参加派对,就像《华盛顿邮报》上登载的能看见首席执行官和政治名流亲切谈话的那种耀眼的晚会。我也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后,作为一名鸡尾酒女招待或者餐厅服务员,技巧地把我的简历塞给我的顾客。
第七章 选择,还是放弃
在我的想象中,我希望进入的这个公司世界是一座山巅之上的城堡,城堡外游荡着饥饿的流浪汉,成群的野狼和野蛮人在周围虎视眈眈。现在我看见旁边出现了另外一块区域:那是一个多少算是安定的营帐。有很少一群人在这里创造了骄人的成绩,赢得粉红色的凯迪拉克或者在地产销售中挣到大笔财富。但是更多的人惨遭失败,任自己的努力一年又一年仅仅换来接近贫困线的收入。而且,这里也不安全,狼群在不断地包围上来。
第八章 每况愈下
这里既没有任何关于如何摆脱旧我的指导方针,又没有任何关于新我的指导和训练,这些走下坡路的白领人士处在一个社会和文化的真空中。他们所接受的训练是针对那些需要一点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责任职位,对于突然失去地位毫无准备。而且不管他们有多么乐观,不管他们多么具有创造力和沟通能力,他们都清楚地明白,时光正在匆匆流逝,经验正在慢慢贬值。
结语:像影子一样游荡
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管理庞大的团队,执掌大笔的资金,从头到尾酝酿和执行重要的项目——有些人甚至刚刚受到极度的赞誉,要求他们收拾东西走人的通知就如晴空霹雳一般来临了。现在的社会学家也普遍承认,对于支撑起我们企业官僚机构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来说,享受美好生活的理想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
仅仅凭借一个无人知晓的新身份和一张“空档期”专业人士简历,芭芭拉试图寻找一份中产阶级的工作。除了接受各式各样的职业训练和性格测试,参加各种类型的新手训练营、招聘会和联谊活动之外,芭芭拉还重新包装了自我形象,并拥有了所谓成功求职必备的赢者心态,以期适应这个令人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公司世界。
在芭芭拉成熟而戏谑的笔下,我们跟随她去游历这个光怪陆离的奥兹国。在热闹、悲凉、夸张、疯狂、苦笑不得的感情交织中,在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欲望和无奈的人物中,芭芭拉无情地揭露了我们最不愿意看见却已经深陷其中的白领世界。
书中所写的不单单是美国的事情,也是你们的。这不仅仅是白领人士的生活,相信不久的将来,甚至现在,正是你们每个人正在经历的。
本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最新力作。作者之前的《镍币和银币》,一部体验美国底层社会生存的著作,被评为“财富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
本书的写作和构思手法堪称独特,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触摸和感悟人人充满憧憬和向往的白领世界,并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向人们揭示了这个神秘光环下不为众人所知的现实。
“关注白领”“职场物语”之类的话题正是当下最流行的,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随处可见。本书基于作者的真实体验,许多人可以从她的描述中找到或预见到自己的影子。
本书故事性和现实性较强,白领人士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传媒业者珍视其为难得的话题原料;准白领人士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即将投入其中的世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在奥兹国中寻找一位教练
以前经济低潮中受到绝对冲击的都是蓝领阶层,而这一次,却是相对精英的专业人士、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被罚出局。比如,《纽约时报》就推出了引起广泛讨论的封面故事,主角是一个年薪30万美金的前IT业主管,被裁员后经过两年的失业期,最后去了Gap做销售助理。在21世纪的头几年里,发生了许多与此类似的故事,那些公司高层,或中层职员被精简下岗,最后迫于生计只能在星巴克的柜台后做一名小小的服务员。
第二章 踏入联谊世界
正当操作的求职应该比一份真实的工作更加费时。如果你有一份工作,那么你也许能享受朝九晚五的奢侈生活;如果你在求职,那你就按一天工作12到16个小时来做计划吧。举例说,有一天我整个上午都扑在简历上,下午却读到了一篇忠告:一份写给“任何人”的求职信加简历不过是一堆垃圾,没有求职信的简历只会给人拿来塞箱底……所有不请自来的简历都会从收信箱直接扔进垃圾箱。有的简历有望得到一封拒信,大多数却只是被忽略,99.2%会被揉做一团后扔掉。
第三章 魔鬼训练营
白领大军似乎由两个群体组成:那种完全找不到工作的和有工作但是为工作付出的劳动远远超过他们所希望的。在这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恐怖的地带,那就是你为一个你感觉终会抛弃你的工作付出了太多时间,因为你周围有太多同事已经被裁员。我知道有一种抑郁症叫做“幸免者综合症”,听说在有裁员倾向的公司里疯狂流行,我看我的营友们有的似乎就是这种病的受害者。
第四章 形象大转变
精英阶层由拥有工作的人士组成,他们有权向其他人授予同等地位。我的任务就是要攻克精英阶层。因为我从来没超出过讨厌的贱民和蠢材的地位,所以根本没有攻克精英的实际经验,但是,我的简历终于被评价为“很棒”。现在,我关注的是包装,也就是我的外表。
第五章 将联谊进行到底
对于事业的叙述,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至少可以让我们讲给孩子们听。以前的叙述是这样的:“我努力工作,所以获得了成功。”或者可能“我搞砸了,失败了。”但是,如今一种时断时续的、呈周期反复的生活——努力工作最后却只“收获”了裁员的结果——应该需要一个颇费脑筋的解释形式吧。
第六章 一线希望
我开始幻想各种方法来吸引那些看不见的“招聘经理们”的注意,我也许应该再发展一个朋友圈子,应该出去参加派对,就像《华盛顿邮报》上登载的能看见首席执行官和政治名流亲切谈话的那种耀眼的晚会。我也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后,作为一名鸡尾酒女招待或者餐厅服务员,技巧地把我的简历塞给我的顾客。
第七章 选择,还是放弃
在我的想象中,我希望进入的这个公司世界是一座山巅之上的城堡,城堡外游荡着饥饿的流浪汉,成群的野狼和野蛮人在周围虎视眈眈。现在我看见旁边出现了另外一块区域:那是一个多少算是安定的营帐。有很少一群人在这里创造了骄人的成绩,赢得粉红色的凯迪拉克或者在地产销售中挣到大笔财富。但是更多的人惨遭失败,任自己的努力一年又一年仅仅换来接近贫困线的收入。而且,这里也不安全,狼群在不断地包围上来。
第八章 每况愈下
这里既没有任何关于如何摆脱旧我的指导方针,又没有任何关于新我的指导和训练,这些走下坡路的白领人士处在一个社会和文化的真空中。他们所接受的训练是针对那些需要一点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责任职位,对于突然失去地位毫无准备。而且不管他们有多么乐观,不管他们多么具有创造力和沟通能力,他们都清楚地明白,时光正在匆匆流逝,经验正在慢慢贬值。
结语:像影子一样游荡
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管理庞大的团队,执掌大笔的资金,从头到尾酝酿和执行重要的项目——有些人甚至刚刚受到极度的赞誉,要求他们收拾东西走人的通知就如晴空霹雳一般来临了。现在的社会学家也普遍承认,对于支撑起我们企业官僚机构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来说,享受美好生活的理想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