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书堂藏书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王亮 整理
9787532560233
¥100.00 ¥168.00
九成新 文学艺术
浙江南潯蔣氏傳書堂,又號密韻樓,爲清末民初江南著名私家藏書樓。蔣氏藏書延歷數世,至蔣汝藻(1877-1954)而復盛。所藏薈萃范氏天一閣、汪氏振綺堂、陳氏聽詩齋、蔣氏鐵華館、汪氏萬宜樓、吳氏兩罍軒、陳氏三百堂、繆氏雲輪閣、馮氏醉經閣、泰州劉氏染素齋等各家精槧名鈔,與劉氏嘉業堂、張氏適園暨北方傅氏藏園並稱近世藏書大家。
傳書堂藏書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後陸續散出,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購藏之本,“一二八”淞滬戰役中有毀於敵寇轟炸者。遺存善本,現分藏海內外各大圖書館。其宋元本菁華,多已影刊於《四部叢刊》暨《中華再造善本》。《傳書堂善本書志》及《傳書堂善本書目》,實出先曾祖王國維(靜安)先生手,已先後影印問世。
蔣氏先世由江蘇常熟遷浙江安吉,明季遷南潯鎮之南鄉。世代業農,至蔣汝藻高祖蔣純,始以資雄鄉里,爲國學生。曾祖蔣炳,亦爲國學生。炳子維琪,字子厚,號厚軒,別號蟄安居士,國學生,候選布政司經歷,其藏書處曰儷贏館、茹古精舍、匯英堂、集古齋。次孫蔣壡,字寄嶔,號季卿,譜名維培,附貢生,候選訓導。其藏書處爲求是齋。兄弟二人聚書各萬卷,多精鈔舊刻。靜安先生《傳書堂記》謂“初道咸之間,西吳藏書家數蔣氏”,“大江以南精槧名鈔麕走其門”。藏書而外,維琪、維培昆仲並熱心存古,刊錄文獻。如施國祁元遺山詩注、汪曰楨天算長術諸書,皆蔣維琪經手刊刻。據《觀堂集林》蔣汝藻序,蔣維培曾校勘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漢魏六朝文》,後人得其校本,始刊成於粵東。咸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戰亂綿延十餘年,維琪、維培昆仲挾書避地江蘇海門,至蔣汝藻父蔣錫紳(1855-1904),楹書多已亡失。錫紳字書箴,號葵生,別號嬰寧嬰士。早年從同里汪曰楨受學,光緒五年(1879)己卯舉人,入資爲內閣中書,以績學聞,名所居爲“傳書堂”。沈曾植《蔣君墓表》,謂其好圖籍金石,絀於事力,未充其志。張謇經營紗廠,引爲助手,以“開爽警敏”見稱。光緒二十二年羅振玉等在上海創辦農學會,蔣錫紳也具名參加。
蔣汝藻字元采,號孟蘋,別署樂庵。錫紳長子。生於清光緒丁丑(1877)年(一說爲丙子(1876),朱卷履歷則作庚辰(1880)年,茲據先曾祖《壽序》),世居南潯鎮西柵唐家兜,分居南柵蓮界衖,故稱“南林蔣氏”,又曾寄籍南通州。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後投資實業,民國初任浙江省軍政府鹽業局局長,又曾兼任上海輪船招商局和中華書局董事。民國南潯富家有“四象八牛十六狗”之目,蔣氏列爲一狗(一說爲牛)。蔣氏1925年秋貿遷折閱後,債負巨大,被迫以善本書抵債。晚年入上海市文史館,1954年去世。汝藻事業重心在上海,藏書地也自湖州移至上海。蔣氏生平及藏書始末,具見先曾祖王國維撰《傳書堂志》、《樂庵居士五十壽序》。
蔣汝藻弟汝蘋,字號爲雅初、印龕、觀復齋,也鑒藏金石書畫舊籍。鄭振鐸《西諦書跋》記民國三十四年夏“偶過漢學書店,店中書櫝雜列,簡編驟多,皆吳興蔣氏散出者。蔣爲孟蘋弟,忘其名”、“聞蔣氏有印譜七八十種同時散出,爲王富山所得,不知將歸之何氏”云云。
蔣汝藻長子蔣祖詒(1902—1973),字穀孫,號顯堂,又號峴翁。生於清光緒壬寅,早年曾從靜安先生問學,克紹家業,即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所謂“階前又茁小蘭枝”者。著述有《思適齋集外書跋輯存》一卷(民國二十四年吳鄒百耐百擁樓鉛印本)。靜安先生謂“年甫逾冠,濡染家學,嗜書不亞于居士,其于舊槧若南北宋之別、浙本建本之異同,一見即能辨之。又嗜古器物,所私蓄若唐鏤牙尺、若金元鈔板,皆宇內絕品”。家道中落後,以精鑒碑帖書畫版本之眼力經營牟利,當時往來者如吳湖帆、龐萊臣、張珩、葉恭綽、譚敬、徐懋齋、許姬傳、沈尹默、潘宗周皆一時名流,經藏名跡更僕難數。蔣汝藻舊藏多未鈐印,蔣祖詒仍襲用乃父“密均樓”藏書印,故父子所藏不易區別,後期又有“烏程蔣氏書籍之記”無框印。吳湖帆1932年日記記在蔣祖詒處“觀宋刻《草窗韻語》及宋本《公羊疏》、宋本《新定續志》,皆極精孤本,密韻樓之精華也”,可知密韻樓書留存在他手中的爲數不少,後仍陸續散出。他如《龔定庵書寱詞卷》則於近年復流歸大陸。盧錦堂先生《歷劫不磨話國家圖書館珍藏古籍文獻》一文,述及“中央圖書館”在台復館之初,館長蔣複璁得知蔣祖詒收藏雷峰塔出土五代吳越國王錢椒所刻《陀羅尼經卷》二份,一再與之情商,希望能讓售一卷,未獲應允。直至大陸出版一套《中國版刻圖錄》,臺灣不易得,以台幣兩千元委託正中書局在香港購到一部與之交換,始得入藏云云。晚年曾往日本搜求圖籍,並授教于臺灣大學,指導學生論文有《王石谷遺跡年表》。與台靜農、莊嚴交密,二氏應囑爲蔣氏書作題跋若干(台靜農集中有《題顯堂所藏書畫錄》九篇)。台大歷史系王德毅教授撰作靜安先生年譜,亦曾過從諮詢。蔣祖詒搜藏數十年,經眼舊籍之廣,更在乃父之上。
穀孫子蔣孝瑀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治西洋史,,早年曾著有《明史藝文志史部補》,晚年移居美國,將家藏書捐送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可謂清芬世守不墜。
蔣氏藏書特出之處,約有數端:
一曰重父祖舊藏。收回先世舊藏,“頗不計值,故亦頻有所獲”。其數幾近百種。自述先世藏書之美及端委,娓娓可觀。觀堂先生皆爲補入《藏書志》中。
一曰重鄉邦文獻。如鄉賢汪曰楨稿本及手寫本,陸心源捐送國子監南學散出之書。
一曰精擇善本。不取常見版本。所藏四部書在五千種以上,入《藏書志》者居其半。
一曰多名家鈔校。僅黃丕烈“士禮居”批校題跋本,即有44部之多。曲阜孔繼涵“微波榭”抄本亦三十多部。王欣夫《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謂“今觀目錄所載,宋元本尚矣。余尤所心醉者,厥爲名人抄校,既美且富,有非諸家簿錄所及者”。
一曰史部書美備。靜安先生一九二○年致羅雪堂先生劄,謂“史部書極佳,遠在丁氏(丙)之上,恐陸氏(心源)亦不能抗也”。
葉恭綽《荀齋讀書圖》題詞(民國二十八年)有“顧念董陶蔣,鑒儲見淵識”之句,並非虛譽。
天一閣藏書于民國初年失竊後,部分爲蔣氏所得。陳乃乾《上海書林夢憶錄》:“民國三年,有鄉人馮某串同黨徒夤夜越牆而入,竊出書籍千冊,陸續運帶至滬。其中一部分售六藝書局,每冊僅二角許,後散售於藏書之家。此外大部分售於來青閣書肆,這批書正打算寄往日本,不久事發,遂以書歸烏程蔣氏,得價八千元。”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則謂經手人爲中國書店金頌清。
湖州陸心源於光緒十四年進呈家藏書籍一百四十餘種,由浙江學政瞿鴻禨奏請發交國子監南學儲藏,庚子之亂,散失殆盡。蔣於癸丑冬季見鈔校本二十餘種于海王邨肆中,以有關鄉邦文獻,悉數購歸,面葉皆有“國子監印”、“光緒戊子湖廣陸心源捐送國子監之書匱藏南學”木記。
傳書堂主人藏書多得友人之助。除張元濟、劉承幹二氏外,如張澍輯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十卷手稿本,係沈尹默代爲物色者;元刊元印本《周易鄭康成注》一卷,係孟森貺遺;宋刊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十卷《附錄》三卷,則友人孫俶仁所饋致。清沈聯芳《邦畿水利集說》四卷爲陳奐(碩甫)舊藏原稿本,有吳昌綬跋。《卷盦書跋》中《松鄰遺集》條,謂“大約此書由印臣讓歸傳書堂,再轉入涵芬樓者”。他若《桂苑筆耕集》、《文泉子集》茹古精舍抄本,爲平湖葛氏所收。1919年冬,葛詞蔚許以他書相易,遂得收歸。
孟蘋先生藏書,無前人罕秘自惜之弊,學人每從借觀。如傅增湘曾商借清抱經堂鈔本《十一經問對》勘讀自藏通志堂本,補正數百字;《易林注》一書,京師圖書館有不全刻本八卷。張宗祥主持館務時,自傳書堂借毛氏影寫本,由錢念劬先生攜書北上,影鈔配全。
蔣氏民國間刊書,以精善見重於世。其選目囑托靜安先生,襄助刊書者,爲當時以此專門名家的董康。《密韻樓叢書》又稱《藥地庵叢書》,最後刊成者計七種但以超邁前人傳諸後世爲念,精益求精,不計工本。《草窗韻語》民國間羅振玉、董康、蔣汝藻凡三刻,俱稱精善,而仍以密韻樓本爲上駟。
道光間捕雀童子所得宋本《妙法蓮華經》七卷及《尊勝等靈異神咒》二十道,蔣汝藻於上海收得。一九二二年冬,姚文旉與徐乃昌發願影印,蔣與徐冠南贊助之,次年印成。
傳書堂影宋書版片,今仍有存世者。
藏書志合題跋與書目於一體,此種體式,清代中後期方始確立。周中孚代李筠嘉編《慈雲樓藏書記》、洪頤煊代孫星衍編《平津館鑒藏書記》、葉昌熾代潘祖蔭編《滂喜齋藏書記》,繆荃孫、吳昌綬、董康代劉承幹編《嘉業堂藏書記》,均爲一時之選。《傳書堂善本書志》稿本九冊,由趙萬里收藏多年,張元濟編訂《涵芬樓燼余書錄》時曾向趙氏借閱,瞿鳳起先生又曾向張氏借錄,得諸家題識凡百餘篇。王大隆先生也曾轉錄此《密韻樓藏書題識》。稿本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篇目較蔣氏家藏本少五百餘種,編次亦未謹遵《四庫》類目,內雜有觀堂先生擬文初稿多篇。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底本爲“密韻樓寫本”,蓋倩書手寫錄,其中又多有蔣穀孫先生親筆繕錄者,惟子部多爲靜安先生手跡,可視爲清抄稿本。穀孫先生曾作校勘,改正誤字,密韻數寫本經部卷末有“庚寅(1950)四月朔校畢。祖詒”識語。
《書志》按語雖用蔣氏名義,實爲觀堂目錄學代表作之一。靜安先生前用時五年,用力精勤,絕非世人想像中之“學人餘緒”。《五代兩宋監本考》、《兩浙古刊本考》,實發軔於此。《書志》體例精善,裁斷矜嚴,徵引富而有當,及於新發現的敦煌文獻、域外漢籍。其考鏡源流,每有特發之覆,足正前代大家之誤,試舉數例:
清澤存堂刊本《廣韻》五卷,黃丕烈手臨段玉裁校語,黃氏道光甲申識語,謂“中有朱墨圈及尖角在每字旁者,不知命意所在。姑于上卷臨之,然卒茫乎未有知也,遂輟而不臨。先生于韻學甚精,著有成書,此必其所自爲記認之處,惜傳授無人,不能得其綱領,惟就正誤之處纖悉臨摹,已見校勘此書之精,無踰此本矣”。《書志》則揭出“卷一所臨字旁朱墨圈及尖角,皆段氏自爲識別之處,大字傍尖角皆標自古韻他部轉入此部之字,殊爲重要,蕘翁不諳韻學,故不解耳”。
清初顧亭林《日知錄》引艾南英說,謂嘉靖中姚江之學雖盛行於世,而士子舉業尚謹守程朱,自李春芳、徐階兩執政尊王氏學,於是隆慶戊辰《論語》程義首開宗門,此後浸淫殆無底止。本《書志》明刊本《嘉靖三十一年浙江鄉試錄》一卷觀堂先生按語:“是錄程文,首柳汝劭,《四書》義大結中用‘知行合一’語,知王氏之學之入舉業,自嘉靖中葉而已然矣”,於瑣微處見其犖犖大者,足徵史識。
陳乃乾《上海書林夢憶錄》述傳書堂藏書歸宿,謂“以書質於□□銀行,即據靜安所編之目錄移交,故明人集部獨留。其經、史、子三部中之最精宋本數種,亦爲蔣氏截留。當時□□銀行點收之人非知書者,且以此爲暫時抵押性質,故不注意及此。迨抵押期滿,書爲涵芬樓收購,亦即由銀行移交。時傳書堂善本書雖全部歸於涵芬樓,而宋刻《草窗韻語》、《新定嚴州續志》、《吳郡圖經續記》、《館閣錄》、《朱氏集驗方》諸書獨歸他姓,而明人集部六百八十餘種則別售于北平圖書館”。當時移交目錄,陳叔通先生民國二十三年猶及見之,並函告張元濟先生。今上海圖書館藏有《涵芬樓所藏蔣氏密均樓藏書目錄》油印稿本一冊,,有張元濟先生手批、施圈標識,並過錄傅增湘識語,爲考察蔣氏藏書入藏商務和在“一二八”戰事中毀損情狀的第一手資料。檢核張元濟先生《涵芬樓燼餘書目》,蔣氏舊藏毀於“一二八”戰事者,有盧文弨(抱經)手校《古今逸史》巨帙,天一閣舊藏明代登科錄數十種等,實爲民族文化一大浩劫。燼餘書後多轉歸北京圖書館。
鄭偉章先生《文獻家通考》載,曾見一《傳書堂善本書目》鈔本,目上標注“歸劉晦之”(劉體智)、“歸張芹伯”(張乃熊)、“歸西諦”(鄭振鐸)、“歸潘明訓”(潘宗周)等字,謂當係書散時據此目以清點而標記者。按民國學人鄭振鐸先生、王欣夫先生均抄錄《傳書堂善本書目》暨《補遺》,明集具在,入錄種數則仍視《書志》有闕。
據王友朋爲《中國大陸存藏古籍概況》所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簡介,1941年原中華書局以偽法幣十五萬元收得蔣氏遺存,共得古籍4194部、54366冊,其中地方志有千種左右,“間有罕見之本”。
臺灣“國家”圖書館所入藏者有宋刊《中興館閣錄、續錄》、金刊本《重校地理新書》、宋刊《冥樞會要》、宋刊小字本《妙法蓮花經》、宋刊《佛頂專勝陀羅尼等靈異咒》、明鈔《姬侍偶稿》等,多數爲抗戰期間吳興張乃熊所讓售,經文獻保存同志會鄭振鐸、蔣復璁諸先生的努力,收歸當時的中央圖書館公藏。
蔣氏後人蔣孝瑀所藏錢謙益稿本《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孟蘋先生影抄宋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殘本等舊籍二箱百餘種,已於2003年捐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蔣汝藻手抄殘宋本《公羊疏》,與嘉業堂藏書一起散出,今藏筆者供職的復旦大學圖書館。
傳書堂書志存世者,有北京圖書館藏《傳書堂藏書志》十冊,爲當時觀堂先生自存之本。另有蔣氏所藏清稿本三十餘巨冊,即臺灣藝書印書館1974年影印和臺灣大通書局《王國
傳書堂藏書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後陸續散出,商務印書館東方圖書館購藏之本,“一二八”淞滬戰役中有毀於敵寇轟炸者。遺存善本,現分藏海內外各大圖書館。其宋元本菁華,多已影刊於《四部叢刊》暨《中華再造善本》。《傳書堂善本書志》及《傳書堂善本書目》,實出先曾祖王國維(靜安)先生手,已先後影印問世。
蔣氏先世由江蘇常熟遷浙江安吉,明季遷南潯鎮之南鄉。世代業農,至蔣汝藻高祖蔣純,始以資雄鄉里,爲國學生。曾祖蔣炳,亦爲國學生。炳子維琪,字子厚,號厚軒,別號蟄安居士,國學生,候選布政司經歷,其藏書處曰儷贏館、茹古精舍、匯英堂、集古齋。次孫蔣壡,字寄嶔,號季卿,譜名維培,附貢生,候選訓導。其藏書處爲求是齋。兄弟二人聚書各萬卷,多精鈔舊刻。靜安先生《傳書堂記》謂“初道咸之間,西吳藏書家數蔣氏”,“大江以南精槧名鈔麕走其門”。藏書而外,維琪、維培昆仲並熱心存古,刊錄文獻。如施國祁元遺山詩注、汪曰楨天算長術諸書,皆蔣維琪經手刊刻。據《觀堂集林》蔣汝藻序,蔣維培曾校勘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漢魏六朝文》,後人得其校本,始刊成於粵東。咸豐同治年間,太平天國戰亂綿延十餘年,維琪、維培昆仲挾書避地江蘇海門,至蔣汝藻父蔣錫紳(1855-1904),楹書多已亡失。錫紳字書箴,號葵生,別號嬰寧嬰士。早年從同里汪曰楨受學,光緒五年(1879)己卯舉人,入資爲內閣中書,以績學聞,名所居爲“傳書堂”。沈曾植《蔣君墓表》,謂其好圖籍金石,絀於事力,未充其志。張謇經營紗廠,引爲助手,以“開爽警敏”見稱。光緒二十二年羅振玉等在上海創辦農學會,蔣錫紳也具名參加。
蔣汝藻字元采,號孟蘋,別署樂庵。錫紳長子。生於清光緒丁丑(1877)年(一說爲丙子(1876),朱卷履歷則作庚辰(1880)年,茲據先曾祖《壽序》),世居南潯鎮西柵唐家兜,分居南柵蓮界衖,故稱“南林蔣氏”,又曾寄籍南通州。光緒二十九年(1903)舉人,後投資實業,民國初任浙江省軍政府鹽業局局長,又曾兼任上海輪船招商局和中華書局董事。民國南潯富家有“四象八牛十六狗”之目,蔣氏列爲一狗(一說爲牛)。蔣氏1925年秋貿遷折閱後,債負巨大,被迫以善本書抵債。晚年入上海市文史館,1954年去世。汝藻事業重心在上海,藏書地也自湖州移至上海。蔣氏生平及藏書始末,具見先曾祖王國維撰《傳書堂志》、《樂庵居士五十壽序》。
蔣汝藻弟汝蘋,字號爲雅初、印龕、觀復齋,也鑒藏金石書畫舊籍。鄭振鐸《西諦書跋》記民國三十四年夏“偶過漢學書店,店中書櫝雜列,簡編驟多,皆吳興蔣氏散出者。蔣爲孟蘋弟,忘其名”、“聞蔣氏有印譜七八十種同時散出,爲王富山所得,不知將歸之何氏”云云。
蔣汝藻長子蔣祖詒(1902—1973),字穀孫,號顯堂,又號峴翁。生於清光緒壬寅,早年曾從靜安先生問學,克紹家業,即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所謂“階前又茁小蘭枝”者。著述有《思適齋集外書跋輯存》一卷(民國二十四年吳鄒百耐百擁樓鉛印本)。靜安先生謂“年甫逾冠,濡染家學,嗜書不亞于居士,其于舊槧若南北宋之別、浙本建本之異同,一見即能辨之。又嗜古器物,所私蓄若唐鏤牙尺、若金元鈔板,皆宇內絕品”。家道中落後,以精鑒碑帖書畫版本之眼力經營牟利,當時往來者如吳湖帆、龐萊臣、張珩、葉恭綽、譚敬、徐懋齋、許姬傳、沈尹默、潘宗周皆一時名流,經藏名跡更僕難數。蔣汝藻舊藏多未鈐印,蔣祖詒仍襲用乃父“密均樓”藏書印,故父子所藏不易區別,後期又有“烏程蔣氏書籍之記”無框印。吳湖帆1932年日記記在蔣祖詒處“觀宋刻《草窗韻語》及宋本《公羊疏》、宋本《新定續志》,皆極精孤本,密韻樓之精華也”,可知密韻樓書留存在他手中的爲數不少,後仍陸續散出。他如《龔定庵書寱詞卷》則於近年復流歸大陸。盧錦堂先生《歷劫不磨話國家圖書館珍藏古籍文獻》一文,述及“中央圖書館”在台復館之初,館長蔣複璁得知蔣祖詒收藏雷峰塔出土五代吳越國王錢椒所刻《陀羅尼經卷》二份,一再與之情商,希望能讓售一卷,未獲應允。直至大陸出版一套《中國版刻圖錄》,臺灣不易得,以台幣兩千元委託正中書局在香港購到一部與之交換,始得入藏云云。晚年曾往日本搜求圖籍,並授教于臺灣大學,指導學生論文有《王石谷遺跡年表》。與台靜農、莊嚴交密,二氏應囑爲蔣氏書作題跋若干(台靜農集中有《題顯堂所藏書畫錄》九篇)。台大歷史系王德毅教授撰作靜安先生年譜,亦曾過從諮詢。蔣祖詒搜藏數十年,經眼舊籍之廣,更在乃父之上。
穀孫子蔣孝瑀曾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治西洋史,,早年曾著有《明史藝文志史部補》,晚年移居美國,將家藏書捐送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可謂清芬世守不墜。
蔣氏藏書特出之處,約有數端:
一曰重父祖舊藏。收回先世舊藏,“頗不計值,故亦頻有所獲”。其數幾近百種。自述先世藏書之美及端委,娓娓可觀。觀堂先生皆爲補入《藏書志》中。
一曰重鄉邦文獻。如鄉賢汪曰楨稿本及手寫本,陸心源捐送國子監南學散出之書。
一曰精擇善本。不取常見版本。所藏四部書在五千種以上,入《藏書志》者居其半。
一曰多名家鈔校。僅黃丕烈“士禮居”批校題跋本,即有44部之多。曲阜孔繼涵“微波榭”抄本亦三十多部。王欣夫《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謂“今觀目錄所載,宋元本尚矣。余尤所心醉者,厥爲名人抄校,既美且富,有非諸家簿錄所及者”。
一曰史部書美備。靜安先生一九二○年致羅雪堂先生劄,謂“史部書極佳,遠在丁氏(丙)之上,恐陸氏(心源)亦不能抗也”。
葉恭綽《荀齋讀書圖》題詞(民國二十八年)有“顧念董陶蔣,鑒儲見淵識”之句,並非虛譽。
天一閣藏書于民國初年失竊後,部分爲蔣氏所得。陳乃乾《上海書林夢憶錄》:“民國三年,有鄉人馮某串同黨徒夤夜越牆而入,竊出書籍千冊,陸續運帶至滬。其中一部分售六藝書局,每冊僅二角許,後散售於藏書之家。此外大部分售於來青閣書肆,這批書正打算寄往日本,不久事發,遂以書歸烏程蔣氏,得價八千元。”朱彭壽《安樂康平室隨筆》則謂經手人爲中國書店金頌清。
湖州陸心源於光緒十四年進呈家藏書籍一百四十餘種,由浙江學政瞿鴻禨奏請發交國子監南學儲藏,庚子之亂,散失殆盡。蔣於癸丑冬季見鈔校本二十餘種于海王邨肆中,以有關鄉邦文獻,悉數購歸,面葉皆有“國子監印”、“光緒戊子湖廣陸心源捐送國子監之書匱藏南學”木記。
傳書堂主人藏書多得友人之助。除張元濟、劉承幹二氏外,如張澍輯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十卷手稿本,係沈尹默代爲物色者;元刊元印本《周易鄭康成注》一卷,係孟森貺遺;宋刊本《晦庵先生語錄大綱領》十卷《附錄》三卷,則友人孫俶仁所饋致。清沈聯芳《邦畿水利集說》四卷爲陳奐(碩甫)舊藏原稿本,有吳昌綬跋。《卷盦書跋》中《松鄰遺集》條,謂“大約此書由印臣讓歸傳書堂,再轉入涵芬樓者”。他若《桂苑筆耕集》、《文泉子集》茹古精舍抄本,爲平湖葛氏所收。1919年冬,葛詞蔚許以他書相易,遂得收歸。
孟蘋先生藏書,無前人罕秘自惜之弊,學人每從借觀。如傅增湘曾商借清抱經堂鈔本《十一經問對》勘讀自藏通志堂本,補正數百字;《易林注》一書,京師圖書館有不全刻本八卷。張宗祥主持館務時,自傳書堂借毛氏影寫本,由錢念劬先生攜書北上,影鈔配全。
蔣氏民國間刊書,以精善見重於世。其選目囑托靜安先生,襄助刊書者,爲當時以此專門名家的董康。《密韻樓叢書》又稱《藥地庵叢書》,最後刊成者計七種但以超邁前人傳諸後世爲念,精益求精,不計工本。《草窗韻語》民國間羅振玉、董康、蔣汝藻凡三刻,俱稱精善,而仍以密韻樓本爲上駟。
道光間捕雀童子所得宋本《妙法蓮華經》七卷及《尊勝等靈異神咒》二十道,蔣汝藻於上海收得。一九二二年冬,姚文旉與徐乃昌發願影印,蔣與徐冠南贊助之,次年印成。
傳書堂影宋書版片,今仍有存世者。
藏書志合題跋與書目於一體,此種體式,清代中後期方始確立。周中孚代李筠嘉編《慈雲樓藏書記》、洪頤煊代孫星衍編《平津館鑒藏書記》、葉昌熾代潘祖蔭編《滂喜齋藏書記》,繆荃孫、吳昌綬、董康代劉承幹編《嘉業堂藏書記》,均爲一時之選。《傳書堂善本書志》稿本九冊,由趙萬里收藏多年,張元濟編訂《涵芬樓燼余書錄》時曾向趙氏借閱,瞿鳳起先生又曾向張氏借錄,得諸家題識凡百餘篇。王大隆先生也曾轉錄此《密韻樓藏書題識》。稿本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篇目較蔣氏家藏本少五百餘種,編次亦未謹遵《四庫》類目,內雜有觀堂先生擬文初稿多篇。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底本爲“密韻樓寫本”,蓋倩書手寫錄,其中又多有蔣穀孫先生親筆繕錄者,惟子部多爲靜安先生手跡,可視爲清抄稿本。穀孫先生曾作校勘,改正誤字,密韻數寫本經部卷末有“庚寅(1950)四月朔校畢。祖詒”識語。
《書志》按語雖用蔣氏名義,實爲觀堂目錄學代表作之一。靜安先生前用時五年,用力精勤,絕非世人想像中之“學人餘緒”。《五代兩宋監本考》、《兩浙古刊本考》,實發軔於此。《書志》體例精善,裁斷矜嚴,徵引富而有當,及於新發現的敦煌文獻、域外漢籍。其考鏡源流,每有特發之覆,足正前代大家之誤,試舉數例:
清澤存堂刊本《廣韻》五卷,黃丕烈手臨段玉裁校語,黃氏道光甲申識語,謂“中有朱墨圈及尖角在每字旁者,不知命意所在。姑于上卷臨之,然卒茫乎未有知也,遂輟而不臨。先生于韻學甚精,著有成書,此必其所自爲記認之處,惜傳授無人,不能得其綱領,惟就正誤之處纖悉臨摹,已見校勘此書之精,無踰此本矣”。《書志》則揭出“卷一所臨字旁朱墨圈及尖角,皆段氏自爲識別之處,大字傍尖角皆標自古韻他部轉入此部之字,殊爲重要,蕘翁不諳韻學,故不解耳”。
清初顧亭林《日知錄》引艾南英說,謂嘉靖中姚江之學雖盛行於世,而士子舉業尚謹守程朱,自李春芳、徐階兩執政尊王氏學,於是隆慶戊辰《論語》程義首開宗門,此後浸淫殆無底止。本《書志》明刊本《嘉靖三十一年浙江鄉試錄》一卷觀堂先生按語:“是錄程文,首柳汝劭,《四書》義大結中用‘知行合一’語,知王氏之學之入舉業,自嘉靖中葉而已然矣”,於瑣微處見其犖犖大者,足徵史識。
陳乃乾《上海書林夢憶錄》述傳書堂藏書歸宿,謂“以書質於□□銀行,即據靜安所編之目錄移交,故明人集部獨留。其經、史、子三部中之最精宋本數種,亦爲蔣氏截留。當時□□銀行點收之人非知書者,且以此爲暫時抵押性質,故不注意及此。迨抵押期滿,書爲涵芬樓收購,亦即由銀行移交。時傳書堂善本書雖全部歸於涵芬樓,而宋刻《草窗韻語》、《新定嚴州續志》、《吳郡圖經續記》、《館閣錄》、《朱氏集驗方》諸書獨歸他姓,而明人集部六百八十餘種則別售于北平圖書館”。當時移交目錄,陳叔通先生民國二十三年猶及見之,並函告張元濟先生。今上海圖書館藏有《涵芬樓所藏蔣氏密均樓藏書目錄》油印稿本一冊,,有張元濟先生手批、施圈標識,並過錄傅增湘識語,爲考察蔣氏藏書入藏商務和在“一二八”戰事中毀損情狀的第一手資料。檢核張元濟先生《涵芬樓燼餘書目》,蔣氏舊藏毀於“一二八”戰事者,有盧文弨(抱經)手校《古今逸史》巨帙,天一閣舊藏明代登科錄數十種等,實爲民族文化一大浩劫。燼餘書後多轉歸北京圖書館。
鄭偉章先生《文獻家通考》載,曾見一《傳書堂善本書目》鈔本,目上標注“歸劉晦之”(劉體智)、“歸張芹伯”(張乃熊)、“歸西諦”(鄭振鐸)、“歸潘明訓”(潘宗周)等字,謂當係書散時據此目以清點而標記者。按民國學人鄭振鐸先生、王欣夫先生均抄錄《傳書堂善本書目》暨《補遺》,明集具在,入錄種數則仍視《書志》有闕。
據王友朋爲《中國大陸存藏古籍概況》所撰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簡介,1941年原中華書局以偽法幣十五萬元收得蔣氏遺存,共得古籍4194部、54366冊,其中地方志有千種左右,“間有罕見之本”。
臺灣“國家”圖書館所入藏者有宋刊《中興館閣錄、續錄》、金刊本《重校地理新書》、宋刊《冥樞會要》、宋刊小字本《妙法蓮花經》、宋刊《佛頂專勝陀羅尼等靈異咒》、明鈔《姬侍偶稿》等,多數爲抗戰期間吳興張乃熊所讓售,經文獻保存同志會鄭振鐸、蔣復璁諸先生的努力,收歸當時的中央圖書館公藏。
蔣氏後人蔣孝瑀所藏錢謙益稿本《大佛頂首楞嚴經疏解蒙鈔》、孟蘋先生影抄宋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殘本等舊籍二箱百餘種,已於2003年捐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圖書館。蔣汝藻手抄殘宋本《公羊疏》,與嘉業堂藏書一起散出,今藏筆者供職的復旦大學圖書館。
傳書堂書志存世者,有北京圖書館藏《傳書堂藏書志》十冊,爲當時觀堂先生自存之本。另有蔣氏所藏清稿本三十餘巨冊,即臺灣藝書印書館1974年影印和臺灣大通書局《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