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
浙江文艺出版社 / 莫言
9787533960223
¥18.00 ¥66.00
全新 文学艺术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特别提及的莫言代表作;
构思二十余年,手写四十三天,跌宕起伏五十万字,演绎人畜苦难与大悲;
六道轮回的民间想象撑起恢弘的小说结构;灵魂不死的动物视角透视五十年人世悲欢。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生死疲劳》是莫言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与回归的一部巨著,初版于2005年。在小说中,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世为一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每一世的离奇经历。小说通过六道轮回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之中无常的命运,也歌颂着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世代相继、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小说入围2006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荣获2008年“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2009年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韩国万海文学奖等奖项;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榜。
“‘生死疲劳’是来自佛经里面的一句话:‘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之所以用它做书名,就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他在畜生道里面不断地投胎,他一会儿变成驴,一会儿变成牛,一会儿变成猪,一会儿变成狗。”
“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莫言
-------------------------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也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鸿篇巨制。
本书获得2007年“‘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入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榜首),亚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书”。
莫言用43天写就43万字《生死疲劳》,但这个故事在莫言心里积累了43年。
莫言透露,当初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主要就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授给了他。
“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我知道,我总有一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的努力与牺牲。” ——莫言
莫言坦言:《生死疲劳》是我遗憾最少的作品。
----------------------------
《生死疲劳》具有说书人的声音,而这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总体性路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一切如轮回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不是与他的世界对抗或从他的世界出走。从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担和体现世界的命运。人物带着他的整个世界行动和生死。——中国作协副主席 李敬泽
莫言携带的是远程核弹头,杀伤力更大。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异、历史的异化、民族认同……等等,莫言的小说可以找到当代国际学界最热门的所有的主题,既是现代性的表达,又充满后现代的蛊惑人心的意味。
——著名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生死疲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以非常怪诞的叙事形态展示了“家族”的元素,从而再进入了对历史的审美的描绘。——复旦大学教授 陈思和
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读, 生、死、疲、劳。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读:生死、疲劳。这小说不是把生死落在疲劳的问题上,而是相反。疲劳落在生死上,这是它乐观的地方。但是最后小说到底落在生还是死上?我一定要说,还是生。——纽约大学东亚系教授 张旭东
构思二十余年,手写四十三天,跌宕起伏五十万字,演绎人畜苦难与大悲;
六道轮回的民间想象撑起恢弘的小说结构;灵魂不死的动物视角透视五十年人世悲欢。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经典畅销“莫言长篇小说全编”系列,全新修订升级
《生死疲劳》是莫言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与回归的一部巨著,初版于2005年。在小说中,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世为一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每一世的离奇经历。小说通过六道轮回的想象跨越生与死,悲悯着历史变迁之中无常的命运,也歌颂着生存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们世代相继、生生不息的执着生命力。
小说入围2006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荣获2008年“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2009年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韩国万海文学奖等奖项;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榜。
“‘生死疲劳’是来自佛经里面的一句话:‘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之所以用它做书名,就是因为小说的主人公,他在畜生道里面不断地投胎,他一会儿变成驴,一会儿变成牛,一会儿变成猪,一会儿变成狗。”
“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莫言
-------------------------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也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鸿篇巨制。
本书获得2007年“‘福星惠誉杯’《十月》优秀作品奖”,2008年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入围首届“曼布克亚洲文学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06年度小说排行榜”(榜首),亚洲周刊“2006年十大好书”。
莫言用43天写就43万字《生死疲劳》,但这个故事在莫言心里积累了43年。
莫言透露,当初诺贝尔奖的评委们,主要就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授给了他。
“小说中那位以一己之身与时代潮流对抗的蓝脸,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这个人物的原型,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农民,我童年时,经常看到他推着一辆吱吱作响的木轮车,从我家门前的道路上通过。我知道,我总有一天要把他的故事讲给天下人听,但一直到了2005年,当我在一座庙宇里看到“六道轮回”的壁画时,才明白了讲述这个故事的正确方法。”——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
“我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我写的还是人的命运与人的情感,人的局限与人的宽容,以及人为追求幸福、坚持自己的信念所做的努力与牺牲。” ——莫言
莫言坦言:《生死疲劳》是我遗憾最少的作品。
----------------------------
《生死疲劳》具有说书人的声音,而这声音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总体性路径: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一切如轮回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不是与他的世界对抗或从他的世界出走。从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担和体现世界的命运。人物带着他的整个世界行动和生死。——中国作协副主席 李敬泽
莫言携带的是远程核弹头,杀伤力更大。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人性的怪异、历史的异化、民族认同……等等,莫言的小说可以找到当代国际学界最热门的所有的主题,既是现代性的表达,又充满后现代的蛊惑人心的意味。
——著名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生死疲劳》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以非常怪诞的叙事形态展示了“家族”的元素,从而再进入了对历史的审美的描绘。——复旦大学教授 陈思和
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读, 生、死、疲、劳。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读:生死、疲劳。这小说不是把生死落在疲劳的问题上,而是相反。疲劳落在生死上,这是它乐观的地方。但是最后小说到底落在生还是死上?我一定要说,还是生。——纽约大学东亚系教授 张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