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觉悟丛书:探寻生死秘境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吴玉天
9787511720962
¥27.30 ¥48.00
八成新 文学艺术
《心灵觉悟丛书:探寻生死秘境》乃为《心灵觉悟丛书》中的第1本书。生死无情,众生都须面对。众生不仅要忍受生老病死,而且要面对死后的去处。所以,这个生死的命题至关重要,值得认真加以讨论。此书从有生既有死的现象,引发了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的讨论;又从轮回的高度,阐述了无尽生死轮回的真相,分析了众生在轮回中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进而又讲述了佛教的生死观,介绍了佛陀将生死轮回比做“火宅”定要出离的观点——活着不为混吃等死,死亡也不是身心全灭,故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死。《心灵觉悟丛书:探寻生死秘境》系统的介绍了应该如何通过修行来出离生死,以及在遇到那些没有信仰之人面临死亡时,亲属渡化他们的各种善巧方法。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生老病死是宇宙中定不可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
因此生死是一个重大而沉重的话题,是世界上一切问题之中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个问题搞清楚,其他一切问题都不会真正搞清楚。
佛教是对众生的生死问题讲得是深刻、透彻、彻底、明白、能撼人心魄、能令人猛醒,也是将生死问题解决得彻底的宗教。
《心灵觉悟丛书:探寻生死秘境》参考各种生死哲学,从佛教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回答了如何活得有意义、死的从容等问题。
末学吴玉天,原籍山东,1954年生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现居于天津。
末学自1979年于大学学习期间对佛教的教理产生兴趣,遂研学佛教。始从天津大悲禅院主持宝菡法师等大德善知识学习佛教基础知识。后于1982年接受了能海上师传人的藏传格鲁派黄教教法传承。法缘成熟后,于1987年在北京高级藏语佛学院拜见了藏密宁玛派大德、如意宝法王晋美彭措上师,受其传法,始入宁玛巴之门,成为法王之弟子。1992年初,赴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跟随晋美彭措法王学习佛教近一年。期间,每日听闻法王讲法,跟随堪布学经,受益匪浅。后于1992年秋从色达一路奔赴西藏,经长途跋涉,饱尝艰辛,远至日喀则,一路上拜见了诸多大德高僧,接受了众多灌顶传法。回津后,为弘上师之名,解众多喜爱藏密之法的学人对密宗之渴望,写出了《访雪域大师》一书,使众多汉族弟子与密法结上了善缘,得密宗大德上师之渡化。能使众生开阔眼界,各顺自缘获得安乐与解脱,乃吾之所愿也。
近些年来,末学常奔走于青藏之地,参访了众多的大德高僧,跟随几位大德上师修学佛法。末学深感生死无常,觉悟不易,出离甚难。
末学常闻诸汉地学佛之人苦于无法系统地听闻佛法,难寻到俱德上师,故在修学途中常遇各种问题与障碍,以致学修难继,甚至半途而废。一些学佛之人也曾对在下提出了一些修学佛法方面所遇之问题,以及如何将佛法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的问题。末学痛感能力浅微,亦无闲暇,难以满足各类人士所提之各种问题,遂于1997年发心,将多位同道所提及的各种涉及修行与生活有关问题做了归纳,加入自己的点滴学佛与修行之感悟写录成书。古德有云:“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末学虽学修浅陋,亦愿将自己的学修心得与大众分享。故末学有针对性地对修行之中常见的二十多种问题系统的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将每个问题写成一书,逐一将这些修学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与诸大德看官一起研讨,共同提高。此集定名为《心灵觉悟丛书》。这些书涵盖了诸如对于世间的种种现象佛教是怎样认识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个修佛者、怎样竖立佛法的正见、修行人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对治烦恼、怎样面对生死、怎样调伏自心、怎样修才能使心不被外境的诱惑所扰动、如何修菩提心、为何要灭除自己的我慢心与嫉妒心,以及怎样选择上师、怎样对待上师、怎样禅修、如何识别修行之中产生的觉受是否正确、当自己修不下去时应该怎么办、修行人应怎样过与佛法相应的瑜伽生活、如何面对修行中的艰难险阻与各种障碍……等等。倘行人无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则修学佛法无异于盲人摸象,难有所成。
十几年来,末学耗费了大量修行时间对此丛书进行修改,终可于2014年末学生逢60岁时,使其中之一《探寻生死秘境》与读者见面。若拙作能使诸大德看官在修行上少有借鉴,在生活与修行上少走弯路,既可称诸佛上师与末学之心矣。此书付印之际,末学惶恐之至,不知自己的这点感受是否能为修佛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倘能有所助益,皆上师菩萨之功;倘有错漏,皆末学之过也。
《探寻生死密境》乃为《心灵觉悟丛书》中的第一本书。生死无情,众生都须面对。众生不仅要忍受生老病死,而且要面对死后的去处。所以,这个生死的命题至关重要,值得认真加以讨论。此书从有生既有死的现象,引发了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的讨论;又从轮回的高度,阐述了无尽生死轮回的真相,分析了众生在轮回中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进而又讲述了佛教的生死观,介绍了佛陀将生死轮回比做“火宅”定要出离的观点——活着不为混吃等死,死亡也不是身心全灭,故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死。本书系统的介绍了应该如何通过修行来出离生死,以及在遇到那些没有信仰之人面临死亡时,亲属渡化他们的各种善巧方法。
此书内容林林总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言语质朴无华,平实易懂,方便各阶层之大众理解。末学愿以此点滴感悟与众人分享,故成此书,以飨读者。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生老病死是宇宙中定不可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逃脱。
因此生死是一个重大而沉重的话题,是世界上一切问题之中的问题,如果没有将这个问题搞清楚,其他一切问题都不会真正搞清楚。
佛教是对众生的生死问题讲得是深刻、透彻、彻底、明白、能撼人心魄、能令人猛醒,也是将生死问题解决得彻底的宗教。
《心灵觉悟丛书:探寻生死秘境》参考各种生死哲学,从佛教的角度阐述了作者的生死观,回答了如何活得有意义、死的从容等问题。
末学吴玉天,原籍山东,1954年生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现居于天津。
末学自1979年于大学学习期间对佛教的教理产生兴趣,遂研学佛教。始从天津大悲禅院主持宝菡法师等大德善知识学习佛教基础知识。后于1982年接受了能海上师传人的藏传格鲁派黄教教法传承。法缘成熟后,于1987年在北京高级藏语佛学院拜见了藏密宁玛派大德、如意宝法王晋美彭措上师,受其传法,始入宁玛巴之门,成为法王之弟子。1992年初,赴四川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跟随晋美彭措法王学习佛教近一年。期间,每日听闻法王讲法,跟随堪布学经,受益匪浅。后于1992年秋从色达一路奔赴西藏,经长途跋涉,饱尝艰辛,远至日喀则,一路上拜见了诸多大德高僧,接受了众多灌顶传法。回津后,为弘上师之名,解众多喜爱藏密之法的学人对密宗之渴望,写出了《访雪域大师》一书,使众多汉族弟子与密法结上了善缘,得密宗大德上师之渡化。能使众生开阔眼界,各顺自缘获得安乐与解脱,乃吾之所愿也。
近些年来,末学常奔走于青藏之地,参访了众多的大德高僧,跟随几位大德上师修学佛法。末学深感生死无常,觉悟不易,出离甚难。
末学常闻诸汉地学佛之人苦于无法系统地听闻佛法,难寻到俱德上师,故在修学途中常遇各种问题与障碍,以致学修难继,甚至半途而废。一些学佛之人也曾对在下提出了一些修学佛法方面所遇之问题,以及如何将佛法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的问题。末学痛感能力浅微,亦无闲暇,难以满足各类人士所提之各种问题,遂于1997年发心,将多位同道所提及的各种涉及修行与生活有关问题做了归纳,加入自己的点滴学佛与修行之感悟写录成书。古德有云:“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末学虽学修浅陋,亦愿将自己的学修心得与大众分享。故末学有针对性地对修行之中常见的二十多种问题系统的做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将每个问题写成一书,逐一将这些修学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与诸大德看官一起研讨,共同提高。此集定名为《心灵觉悟丛书》。这些书涵盖了诸如对于世间的种种现象佛教是怎样认识的,我们应该怎样做个修佛者、怎样竖立佛法的正见、修行人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对治烦恼、怎样面对生死、怎样调伏自心、怎样修才能使心不被外境的诱惑所扰动、如何修菩提心、为何要灭除自己的我慢心与嫉妒心,以及怎样选择上师、怎样对待上师、怎样禅修、如何识别修行之中产生的觉受是否正确、当自己修不下去时应该怎么办、修行人应怎样过与佛法相应的瑜伽生活、如何面对修行中的艰难险阻与各种障碍……等等。倘行人无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则修学佛法无异于盲人摸象,难有所成。
十几年来,末学耗费了大量修行时间对此丛书进行修改,终可于2014年末学生逢60岁时,使其中之一《探寻生死秘境》与读者见面。若拙作能使诸大德看官在修行上少有借鉴,在生活与修行上少走弯路,既可称诸佛上师与末学之心矣。此书付印之际,末学惶恐之至,不知自己的这点感受是否能为修佛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倘能有所助益,皆上师菩萨之功;倘有错漏,皆末学之过也。
《探寻生死密境》乃为《心灵觉悟丛书》中的第一本书。生死无情,众生都须面对。众生不仅要忍受生老病死,而且要面对死后的去处。所以,这个生死的命题至关重要,值得认真加以讨论。此书从有生既有死的现象,引发了应该如何面对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的讨论;又从轮回的高度,阐述了无尽生死轮回的真相,分析了众生在轮回中所遭遇到的种种苦难;进而又讲述了佛教的生死观,介绍了佛陀将生死轮回比做“火宅”定要出离的观点——活着不为混吃等死,死亡也不是身心全灭,故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死。本书系统的介绍了应该如何通过修行来出离生死,以及在遇到那些没有信仰之人面临死亡时,亲属渡化他们的各种善巧方法。
此书内容林林总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言语质朴无华,平实易懂,方便各阶层之大众理解。末学愿以此点滴感悟与众人分享,故成此书,以飨读者。